两年前,我有幸成为闻名世界的Windows 95中文测试版的测试者,当我打开汉字输入法的菜单时,熟悉的《郑码》跃在眼前。当我使用这一能支持20902个国际标准汉字的产品驾轻就熟地用《GBK郑码》输入中文时,许多以前计算机中从没有的汉字逐一显现出来,无疑给我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欣喜之余,不禁想起当初我认识《郑码》的趣事。
我是一个40多岁的普通科研人员,既不研究计算机,也不研究汉字编码。可鬼使神差,在上千种汉字编码中,我偏偏与《郑码》结下了不解之缘。
记得那是在1992年秋天的事情,北京展览馆正在举办“北京国际发明博览会”。那天,我和我的同事信步走进人流如织的展厅,徜徉在各家展台前。那时我虽然对计算机还一窍不通,可正想买一台微机,尝一下办公自动化的“鲜”。听别人说使用微机要先过汉字输入关,这使我对汉字输入法颇感兴趣。有好几家汉字编码在这届博览会上亮相。《郑码》展台不太显眼,一位挺文静的姑娘站在那里,接待着参观者。我和我的同事也凑到跟前,翻了翻资料,印象不错。刚巧,同行的几位都没带名片,只有我随身装着这玩艺儿,顺手留下了一张。离开博览会这事也就忘了。
几天以后,接到中易电子公司的电话,要和我们接触一下。从此,我就成了《郑码》——荣获北京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和最优秀发明大奖的郑码的忠实用户。
在这里要补充说明的是从博览会回来不久,我就购置了计算机。在选择输入法时,我有个想法:第一,我对汉语拼音很熟;第二,我不是专职录入员,而是经常写作,需要自己边思考边录入,我想使用音码比使用形码更方便,因为形码还需要有一个由“音”到“形”的转换过程,何苦要多费一道手续呢?基于这样的考虑,尽管有朋友劝我掌握一种形码,我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双拼”。可过了一段时间,我才发现,“双拼”大量的重码让人不胜烦恼。于是,我想到了《郑码》。
我按地址到了中国科技馆,找到位于三楼的中易公司。听说我要学《郑码》,发明人郑珑老师亲授机宜,给我讲《郑码》字根排列先后的规律,讲编码规则和特点等。出言不繁,简明扼要,大约只用了二十多分钟的时间。郑老师说,刚开始,最好先用《普及型郑码》,待熟练以后就可以自然进入《标准型郑码》。我想何苦非要先有个“初级阶段”呢,我非要一步到位,直接使用《标准型郑码》。
回家以后,我就按郑老师讲的开始练习。大约用了两三天的时间吧,我基本掌握了郑码基本字根分类分区及其笔形特征的规律。虽然速度还不太快,但对我边思考边录入来说,已经够用了。这样,不知不觉过了近一个月,我发现写文章时我已经不用再看屏幕了,而且也不用考虑一个字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需要敲哪几个键,而是跟着感觉走手就会去自然地摸那些键,字词也就跟着上屏了,简直是有种腾云驾雾般的舒适。我朦胧地意识到,这可能就是所谓的“盲打”吧。
用计算机写文章,是我向个人办公自动化迈出的第一步,而学会使用郑码,则是在这一进程中的又一次解放。我用《郑码》写出了一篇又一篇文章,越打越顺手。现在,轻轻松松每分钟可以录入65----80个字,每小时就能“写”4千至5千字左右的文章。我们室里大约有六、七位同事使用计算机,他们有的用“双拼”,有的用“自然码”,但可以不谦虚地说,他们谁的录入速度也不如我快。学得快,录入快,这恐怕就是《郑码》优势的一个方面吧。
由于我的计算机里用的是WINDOWS 95中文版,用《GBK郑码》录入中文,不但能方便地同时录入简体字和繁体字,而且在录入古文遇到一些生僻字也能很快打出来。《郑码》中的词汇特别丰富,词汇的现代感强,用起来极为方便。在WIN95里还有词典管理功能,可以做到编码互查。有方便的符号输入功能,特别是有自定义的造词功能,不但能把自己常用的专用词造进去,而且还可以把12个字以内的短语造进去,用4键就能打出这些短语,真是使我如虎添翼。
从此,二话不说,我到处宣传《郑码》。我利用经常出差的条件,随身带着一套郑码DOS系统的《郑码》挂接软盘(因为有些人仍在用DOS中文系统),一本使用手册,每到一处,就大讲郑码的优势,做演示。别人向我推荐新的编码,我都觉得不如《郑码》好,你说怪不怪?
我虽然没有全面比较过《郑码》到底有多少优势,但有两点是我体会最深的:
一是郑码最好能在中小学生中推广使用。我是研究语文教学的。语文教学中,汉字教学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汉字教学是重头课。但有一个长期不好解决的难题——学生写错别字。由于汉字形体复杂,一些相似字往往容易搞混。有些偏旁部首仅仅是一笔之差,学生很难掌握。而郑码是严格按汉字字形规律进行编码,符合国家语言文字规范,与现行的汉语语文识字教学背景一致,如能在中小学生中推广使用,就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写错字的问题。如“沛”字,很多人容易把右边错写成“市”。如果使用郑码,就可以避免这种差错。因为如果不弄清字的每个部件,就打不出这个字,等你着了半天急查出这字的正确写法打出这字,真是胜过抄写10遍。再如“何”,它是个常用字,其字形与“向”字相似,极易混淆,可掌握了《郑码》,就肯定不会搞错。同样的道理,使用《郑码》的词语输入,也可以避免学生写别字,比如“既然”,往往被误写为“即然”,用词语输入当然找不到“即然”这个词。时间一长,这种写别字的毛病就会得到克服。当然,在中小学生中推广《郑码》的意义远不止这些,仅从语文教学研究的角度看,这两点就完全可以作为在中小学中普及《郑码》的理由了。
二是学习《郑码》——具有超前意识。郑码不但可以为现行计算机通用的6千多字编码,用同一字根表和编码规则还能方便地为国际标准统一中、日、韩的2万余个汉字编码。现在,美国微软公司已在其Windows
95/98和NT中文版中装入了《郑码》,据说IBM的OS/2中也装了《郑码》,这对于经常会遇到生僻字的图书馆管理系统、银行管理和公安户籍管理系统(解决人名中生僻字)等会有很大帮助。特别让我感慨的是我在推行《郑码》的公司——北京中易电子公司见到他们的计算机里还装有世界最大的8万6千个汉字的字库,用《郑码》只要打4个英文字母的编码,计算机就能从8万多个汉字中调出所要的任何一个罕见的汉字。研究语文教学免不了涉及古代汉语,我想,待到微软公司或是中易公司开发出能处理这一超大字符集的输入输出系统时,《郑码》为8万多汉字编码的功能将有了用武之地,我更可以在计算机的中文输入上畅通无阻了,真是学一次《郑码》终身得以享用。
为此,我的结论是——使用《郑码》是我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