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3月,韩国总统金泳三先生来中国访问途经日本时提出:建议,中、日、韩三国有关单位联合起来,共同开发和制造容易掌握的计算机汉字处理软件,使三国的汉字在意思转达和信息交换方面简单易行,以便有效地推进三国在经济、科学技术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日本报纸也有这方面的报导,韩国学者曾发表文章说,韩国经济增长率低的原因在于“排斥汉字,采用朝鲜文字”。总统和经济界也支持这种说法,并成立了专门机构准备恢复使用汉字。具有代表性的韩国三星集团在招收职工考试中已列入考核汉字的内容,并出版了连载汉字知识的报刊。
在这些背景情况下,1994年11月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负责人,突然接到韩国最大的企业一三星集团的长途电话,意思是,三星集团受到委托,准备完善中文信息处理系统,请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推荐优秀的中文形码输入法,越多越好以便从中选择一种。学会负责人从平时所鉴定、评测的比较优秀的形码(指根据汉字字形编码的计算机中文输入法)中,列出了8~9种给韩国发去了传真。三星集团反映很快,表示近日即到中国实地考察。说也凑巧,当时正在北京理工大学召开汉字编码专委会年会,许多代表得知这一消息也去毛遂自荐,一时有10多种编码参与竞选,中文信息界也开始为此事而沸沸扬扬……。
11月下旬,韩国三星代表到京,由软件专家、系统部课长和即通中文又是计算机专家的翻译三人组成了选“码”的有力班子,3~4天之中马不停蹄、日夜不息的考察了这十几个“码”。约定11月26日考察《郑码》。
26日上午8点刚过,位于北京中国科技馆的《郑码》所在地──中易公司就开始接待了韩国客人,双方略事寒喧后,就进入正题。《郑码》发明人之一的郑珑女士简要地介绍编码原理之后,客人们不动声色地察看了《郑码》的鉴定书、评测结论、专家评审书和获得第22届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等获奖证书。他们好像是严肃的医生在审视病人的化验单,也像古代伯乐上下打量那一匹匹的骏马。第二个节目是观看《郑码》计算机中的6万汉字检索演示,当操作员只用4键就从六万字中迅速准确地检索出客人所指定的任一汉字时,他们不动声色的表情转变成了浓厚兴趣,好奇地向郑珑不断提问,这个字是怎么编的,那个字是如何拆分的……。同时从皮包里拿出一沓佛经的复印稿,从中抽出一页问,你们能不能处理这个?主人接过后说声请稍等,就将佛经稿拿到机房去了,10几分钟后,一篇2000多字比原稿还精美的激光打印佛经稿已送到客人手中,他们脸上虽不动声色,但从要求多复印几张并仔细地夹在卷宗中的表情和动作来看,他们是很惊奇和满意的,这就算第3个节目吧!接下来第四个节目是参观《郑码》快速输入。在海峡两岸电脑汉字输入比赛荣获两项冠军的小刘停下了正在排版的工作,客人像田径赛的裁判似的看着秒表,测一分钟输入速度,小刘也不含糊,一阵骤雨般的击键声后,客人们一数屏幕上显示出的汉字有240个,也就是说每分钟录入240个汉字!这下又让客人们开了眼,但他们知道这是冠军选手级的演示。又问,还有别的人能演示吗?这时站在客人身后的一个矮小的姑娘,她学用《郑码》才5~6个月,一摸键盘一分钟录
入了180字,客人们信服了。接着他们又出一题:“刚才的佛经是在这里排版的吗?可以看看吗?”。
看样子,客人很懂行,要知道。中文信息界剩的最后一个难题是古籍整理,至今,国内、外都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中易公司也是千方百计经过了多年的技术积累,最近才巧妙地开发成一个三大尖端系统的集成,一举攻克了中文信息处理的这一难关。说实在的,处理韩国客人那一页佛经还算是容易的。小刘启动系统后,当客人看到那一页佛经的内容在屏幕中上下翻飞,霎时之间已排好,缓缓地由激光印字机印出,他们满意地笑了。至此,5个节目算是演示完毕,显然客人们是很有经验的,来中国考察也是准备充分的。他们马上又问,《郑码》的普及率如何?有哪些大公司选用?学习要多长时间?有无DOS版本?Windows版本?能和哪些系统挂接?按公司的技术实力把郑码做到韩国的系统上要多长时间?如转让使用权价格如何?……等等一系列联珠炮般的问题,即冷静又客气的提出,对主人答复的每个问题,都盘根问底以求甚解,处处落实。让人深深感到,韩方不愧是大企业集团的代表,既很懂行,又老谋深算,又不失礼节,又让人捉摸不透。当他们提出最后一个问题,能不能给一份《郑码》软件和使用手册,他们回去要自己试试,这时已快下午两点了,当然主人满足了他们的所有要求。
在以后的一个多月,韩国三星集团与中易公司之间电话、传真不断,韩方又提出了许多技术服务方面的要求,使选码工作更趋复杂,技术难度也更高了。到了一月初,韩方传出:台湾中文信息界获悉三星选“码”后,由于他们在韩国设有办事处,成员又通韩语,所以每天集中火力向三星进攻,迫切希望韩国选台湾的形码,并且提出许多压低价格,服务到底等优惠条件……。好!台湾又掺和进来竞争,选“码”演变成了夺标大战。十几个“码”争先恐后,当仁不让,实战一场!台湾的介入,对我们很不利,常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他们整天围在三星周围转,我们只有静静地闪在一旁,寄希望于韩国专家们精明的选“码”术了。l月底,传真机上传来了好消息,“……北京中易公司蓝总经理、郑女士,我公司刚开完定标会,祝贺您们的《郑码》中标。三星集团原本想选三个“码”,最后决定只选一个《郑码》,这是双方合作的开始,希望……”。
中文信息学会的专家们.听到韩国选中《郑码》,虽在意料之中,但得知结果后都说这些韩国“伯乐”还真有眼力!
三月份,郑珑根据双方签定的合同,带着助手赵丽新如期到了汉城。在韩国三星集团的培训中心,二人面对的是30多双既怀着期盼,又对录入汉字完全茫然的眼睛。
韩国的青年,在学校中没有接受过汉字教育,所以完全不识汉字,更谈不上偏旁部首的概念,就连郑珑讲课也要完全靠翻译。要在短短的8天教会汉字基础为“0”的韩国姑娘们学会《郑码》,而且是要输入具有五千万繁体字和异体字的佛经,谈何容易!
由于《郑码》对汉字的拆分符合汉字的结构规则,字根及其代码排列很有规律,因此,郑珑对在短期内教会这些外国姑娘输入汉字是很有信心的。他从汉字启蒙教育开始,让她们把每个汉字看成一个平面图形,将一万多个汉字的图形归纳成四大类十七种,由讲每种汉字结构的特点开始,逐渐溶进《郑码》的字根代码的规律和记忆方法,这样,边讲边翻译边做练习,4天后姑娘们的眼睛不再迷惑了,人人跃跃欲试想用《郑码》输入汉字了,郑珑也因势利导,将《郑码》编码规则1天讲完,剩下3天的时间就是上机练习了。
热情的主人驱车3小时,陪同郑珑和赵丽新两位老师到位于风景秀丽的伽耶山的韩国佛教圣地──海印寺参观。
原来,海印寺保存有韩国的国宝《高丽大藏经》,这些佛经用中文楷书镌刻在8万块樟木板上,已珍藏了700多年。据说,当时樟木从中国进口,在海水中浸泡了二年,捞起后阴干了三年,以保持不朽不变形。每块木板长约60公分宽25公分,由200余位高僧镌刻16年而成。据说战争期间,为保存这些国宝许多人曾流血牺牲。韩国这次引进《郑码》,首先就是要将这5千多万字的《高丽大藏经》输入电脑,然后以此为契机推出三星电子公司韩文视窗版中的训民汉字系统。那么,郑珑做为协助三星电子公司将国宝《高丽大藏经》进入电脑的关键人物,海印寺的主持和众僧当然把他当成非常尊贵的客人,他们不但打开从不对外开放的藏放木板佛经的房间,而且还特许郑珑拿着木板经书照像,三星电子公司的软件技术部部长说:“郑女士,你真好福气。我曾去过三次,他们只许我隔着窗户看那些木板经书,你不但进去而且还照了那么多的照片,这是海印寺给你的最高礼遇”。
郑珑实际上只用了4天时间(因为8天中有一多半时间用于翻译),韩国学员们录入繁体单字每分钟就能有5个字了。郑老师完成任务回国,留下赵老师继续辅导,两个星期很快过去,赵老师也回国,这时不少学员每分钟已能录入15个汉字了。一个多月后,三星电子的朴先生打来电话说:“奇迹出现了,现在有的学员已能每分钟输入六、七十个单字了。我们原来估计她们每分钟能输入二、三十字就很不错了,没想到能达到这么快的速度。三星社长等领导都来看过,大家非常满意。认为这是三星集团一次最成功的技术引进!非常感谢你们”。由于这些佛经没有标点符号,她们只能用单字录入。到两个月时,她们的录入速度达到了每分钟100个字。30位韩国小姐仅用了半年时间就把5千万字的佛经全部录入了电脑,并由三星集团制成了光盘。
为表示感谢,韩国佛教高丽大藏经研究所的所长亲自将《高丽大藏经》的光盘寄给郑珑,并附有一封令人感动的信,意思是“你此生有幸参与此善事,佛祖有灵会保佑你福星高照”!